1. 个人防护
呼吸系统防护:在通风不良的操作环境中,需佩戴防毒面具(如酸性气体滤毒罐) 或正压式呼吸器,防止吸入 HCl 气体。
眼部防护:必须佩戴化学安全护目镜或面罩,避免液体飞溅入眼。
皮肤防护:穿戴耐酸碱的丁腈橡胶手套、防腐工作服和防化靴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。若操作时可能有飞溅风险,需额外佩戴围裙或防护套袖。
2. 操作环境防护
通风要求:操作区域需安装强制通风系统(如局部排风装置),确保 HCl 气体及时排出,保持空气流通。
隔离操作:尽量采用自动化设备(如泵、管道)转移或处理三氯化铁,减少人工直接接触;设置专用操作台面,台面需铺设耐酸碱材料(如聚四氟乙烯)。
应急设施:配备洗眼器、紧急淋浴装置,且确保在 30 秒内可到达;同时准备中和剂(如弱碱性溶液,如碳酸氢钠溶液),用于少量泄漏时的中和处理。
3. 储存与运输防护
储存条件:
需密封存放在干燥、通风、阴凉的专用库房,远离火源、热源及阳光直射。
与氧化剂、还原剂、碱类、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,避免混储,库房内设置防泄漏托盘,防止泄漏物扩散。
运输要求:
运输前检查包装完整性(如耐腐蚀塑料桶或玻璃瓶),避免破损;运输过程中防雨、防晒,禁止剧烈颠簸。
运输车辆需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(如吸附棉、中和剂)。
4. 应急处理措施
皮肤接触:立即脱去污染衣物,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至少 15 分钟,若有灼伤,及时就医(不可直接涂抹中和剂,以免加重损伤)。
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15 分钟以上,随后立即就医。
吸入气体: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道通畅;若呼吸困难,给予吸氧;若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。
泄漏处理:
少量泄漏:用干燥沙土或惰性吸附材料覆盖,收集后放入耐腐蚀容器中,用弱碱溶液中和处理。
大量泄漏:划定警戒区域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,穿戴全防护装备后,用泵转移至专用收集容器,再对污染区域用清水冲洗并中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