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氯化铁在水处理中主要利用其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的吸附性、絮凝性,以及酸性特性,实现去除悬浮杂质、脱色、除磷、去除重金属等目的。其具体使用方法需根据处理水质(如污水类型、浊度、pH 值等)和处理目标调整,以下是常见的使用方式及操作要点:
三氯化铁(固体或液体)需先溶解或稀释后再投加,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导致水解不均或设备腐蚀。
固体三氯化铁:
将棕褐色晶体按一定比例(通常 10%~30% 浓度)加入溶解池,用搅拌器搅拌至完全溶解,形成棕黄色溶液。溶解时会放热,需注意控制水温,避免剧烈沸腾。
液体三氯化铁:
市售液体产品(通常含 FeCl₃ 30%~45%)可直接稀释(如稀释至 5%~10%),减少投加时的冲击力,便于精 准控制用量。
根据水处理工艺(如混凝沉淀、气浮、过滤等),选择合适的投加点和投加设备,确保药剂与水体充分混合。
1,投加位置
混凝沉淀池:在原水进入沉淀池前的混合池或管道中投加,利用水流搅拌或机械搅拌使药剂与水快速混合,促进胶体形成。
气浮池:在气浮设备的进水管道或反应区投加,与气泡结合形成絮体,提升浮渣分离效率。
过滤系统前:在过滤池(如砂滤池)前投加,使未完全沉淀的细小絮体被滤料截留,进一步净化水质。
2,投加设备
常用计量泵(如柱塞泵、隔膜泵)定量投加,确保流量稳定;
对于小型系统,可采用重力投加(如高位槽),但需控制流速均匀。
1,投加量
需根据水质检测结果(如浊度、COD、磷含量)确定,通常范围为 10~100 mg/L(以 FeCl₃计)。
处理高浊度废水(如工业废水)时,投加量可提高至 100~300 mg/L;
处理低浊度自来水时,投加量可低至 5~20 mg/L。
过量投加会导致出水残留 Fe³⁺过多(呈黄色),或使水体酸性过强,需通过小试确定较佳用量。
2,pH 值调节
三氯化铁水解的较佳 pH 范围为 6.0~8.0,此时氢氧化铁胶体形成稳定,絮凝效果较佳。
若原水 pH 偏低(酸性过强),需投加碱(如 NaOH、石灰)调节 pH 至适宜范围;若 pH 偏高(碱性过强),水解生成的 Fe (OH)₃可能溶解为 FeO₂⁻,需投加酸(如盐酸)回调。
3,反应时间与搅拌强度
快速混合阶段:投加后需快速搅拌(转速 100~300 r/min),时间 30~60 秒,使药剂均匀分散到水中。
絮凝阶段:降低搅拌强度(转速 20~60 r/min),时间 10~30 分钟,让胶体颗粒相互碰撞形成较大絮体(“矾花”),便于沉降或上浮。